中新社香港12月7日电(记者 魏华都)第13届亚洲知识产权营商论坛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逾9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官员、学者、商界及法律界人士等出席。其间,与会嘉宾就如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保护效能、促进区内科研成果转化,以助力粤港澳建设世界一流湾区展开讨论。
近年知识产权产业贡献香港GDP逾三成,香港正加快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建设。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表示,香港将于明年引入“专利箱”税务优惠措施,向将研究成果成功商品化的纳税人提供税收优惠;特区政府也将于明年进行市场咨询,推进对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版权保护工作,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深港联动、粤港联合’是推动落马洲河套地区知识产权发展的必要条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共同发起人梁海明提出六大建议,包括打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估值网络平台,为知识产权提供参考价格;与粤港两地大学合作,在河套地区成立粤港知识产权学院培养人才;以及粤港两地政府优先采购河套地区的知识产权及专利,刺激研发、知识产权商业化等。
北京慧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区顾问王晔认为,“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创科成果落地仍有很大的空间,粤港两地如何共同打造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使知识产权能够在粤港澳地区落地并产生经济效益,是一个课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尹德云指出,近半个世纪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集群崛起,有赖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与助力。她建议,大湾区不同区域可发展各自最有竞争力的领域,再与其他地区配套,形成区域之间的互相拱卫,避免在同一领域竞争,从而构建健全的知识产权的生态系统,服务企业创新。
的近律师行知识产权部合伙人及联席主管郑慧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业内人士意识到香港院校的科研成果落地正从海外转向大湾区城市,促进了区内的投资。“大湾区有得天独厚的市场及人才,还有生产配套,能让投资者的投资实现收益,我们看好未来发展。”她同时建议,从内地“走出去”的企业应找到了解当地制度的平台帮助自己处理业务,保护自身权益。
“广州开发区将从知识产权服务融通、金融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推进粤港澳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实现三地知识产权优势互补。欢迎香港知识产权人才到此创业,共同推动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运用工作。”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局长钟梓坚说。(完) 【编辑:付子豪】
中新社广州12月7日电 (王华 杨铭)第六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颁奖仪式7日晚在广州举行。哥伦比亚波哥大、希腊哈兰德里、韩国光州、乌干达坎帕拉、中国咸宁摘得第六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以下简称“广州奖”)。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由广州市与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UCLG,简称“城地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METROPOLIS)于2012年共同发起设立,旨在交流城市创新发展的先进经验,表彰城市和地方政府推动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进而推动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广州奖每两年举行一届,至今已举办六届评选活动。11年来,六届广州奖汇聚了101个国家653个城市和地方政府的1635个案例,项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市规划和良好治理、伙伴关系、技术、韧性城市、社会包容和性别平等主题、领域。每届广州奖评审团由国际专家组成并独立运作。
据了解,本届广州奖得到全球范围内城市广泛响应,共有来自54个国家193个城市和地方政府的274个创新项目参评,参评城市和项目数量均超过往届。
最终获奖的5个城市项目涵盖了不同的创新主题、地理区域、发展水平和城市规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咸宁还获得本届“网络人气城市”奖。
五个获奖城市项目分别为:哥伦比亚波哥大:家庭关爱系统;希腊哈兰德里:水设施古迹再生;韩国光州:社区人文关怀;乌干达坎帕拉:通过应用程序助力公共卫生服务;中国咸宁:儿童友好型校园周边交通安全建设。(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