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12月7日电 (王华 杨铭)第六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颁奖仪式7日晚在广州举行。哥伦比亚波哥大、希腊哈兰德里、韩国光州、乌干达坎帕拉、中国咸宁摘得第六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以下简称“广州奖”)。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由广州市与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UCLG,简称“城地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METROPOLIS)于2012年共同发起设立,旨在交流城市创新发展的先进经验,表彰城市和地方政府推动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进而推动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广州奖每两年举行一届,至今已举办六届评选活动。11年来,六届广州奖汇聚了101个国家653个城市和地方政府的1635个案例,项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市规划和良好治理、伙伴关系、技术、韧性城市、社会包容和性别平等主题、领域。每届广州奖评审团由国际专家组成并独立运作。
据了解,本届广州奖得到全球范围内城市广泛响应,共有来自54个国家193个城市和地方政府的274个创新项目参评,参评城市和项目数量均超过往届。
最终获奖的5个城市项目涵盖了不同的创新主题、地理区域、发展水平和城市规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咸宁还获得本届“网络人气城市”奖。
五个获奖城市项目分别为:哥伦比亚波哥大:家庭关爱系统;希腊哈兰德里:水设施古迹再生;韩国光州:社区人文关怀;乌干达坎帕拉:通过应用程序助力公共卫生服务;中国咸宁:儿童友好型校园周边交通安全建设。(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社青海黄南12月7日电 题:线下燃灯+云供灯 青海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迎燃灯日
作者 张添福 陈宗淇
傍晚时分,在通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寺的道路上,不少信众提着酥油灯,走向这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12月7日,青海隆务寺内的燃灯现场。张添福 摄
12月7日,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604周年纪念日。
隆务寺活佛香则·久麦成列尖措对中新社记者说,每逢宗喀巴大师圆寂日,在隆务寺的大经堂,僧众不仅集体念经,晚上也会点燃酥油灯祈福,纪念宗喀巴大师,“不仅在隆务寺,很多格鲁派寺院都会在当日开展同样的佛事活动”。
燃灯习俗延续至今,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这一天称为燃灯日(节)。
香则·久麦成列尖措说,过去,僧众会在大经堂的房顶上燃灯、诵经、吹法号,而如今,很多僧俗信众选择在大经堂前的广场上燃灯。
隆务寺大经堂供奉主尊为宗喀巴大师泥塑鎏金像。19时,记者在大经堂看到,大经堂大殿前悬挂着一幅足有两层楼高的主尊为宗喀巴大师的唐卡,而僧俗信众在大经堂的院内摆放了一个面积超过篮球场大小的巨型酥油灯阵。
此时,僧众开始一一点燃酥油灯。
同时,很多信众也围绕大经堂院墙四周,小心翼翼燃灯,并默念经文。
12月7日,信众在青海隆务寺内燃灯。张添福 摄
除了在寺院燃灯祈福,当地很多信众也在自家院落燃灯。同仁市保安镇的仁青对记者说,自己一家虽然住在城市,“但今天我的女儿专门回了老家,今晚会在老家院落的墙上燃灯,祈福平安吉祥。”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专家邓启耀曾发文称,燃灯及灯节是一种以光影营造沉浸式体验的信仰民俗,同时具有行为艺术和空间装置艺术的特点。
7日开始,在黄南州的一家唐卡艺术博物馆,特别展出以宗喀巴大师为主题的古代造像和唐卡。
与延续600年的传统不同,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云供灯”绝非难事。
距离隆务寺百公里外的青海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诞生地,该寺僧众通过网络接受难以抵达塔尔寺的信众的供养,替这些天南地北的信众燃灯祈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