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莆田12月7日电 (吴志)7日中午,在福建省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监护下,自印度尼西亚出发,运载有99个液化天然气(LNG)罐柜的“富海晟”轮顺利靠泊福建省莆田市秀屿港区1号泊位。
12月7日,自印度尼西亚出发,运载有99个液化天然气(LNG)罐柜的“富海晟”轮顺利靠泊福建省莆田市秀屿港区1号泊位。陈雅丽 摄
据悉,这是福建口岸首次进口罐装液化天然气,打通了LNG罐箱多式联运产业链。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的低碳能源。近期,强冷空气突袭,多地“断崖式降温”,燃气发电站、新能源加气站和家用天然气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专家认为,此次进口的罐装液化天然气通过集装箱班轮“一罐到底”海运到莆田口岸,直接将LNG交付到中国国内终端用户,为天然气调峰储备提供了新路径。
“这批进口的1700多吨LNG,可供16万个三口之家1个月的燃气用量。”据在现场监护的莆田边检站执勤二队蔡文彬队长介绍, LNG船舶到港“零等待”作业、离港“零延时”放行,确保应急气源供应。
莆田市是唐宋以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已和43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港口实现了通航。福建LNG项目落户莆田市湄洲湾畔,作为中国第一个完全自主引进、接收、管理的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已建成6座16万方的LNG储罐。
LNG罐箱贸易是“大型LNG运输船+接收站”模式之外的海运进口LNG模式,增加了LNG资源供应的来源。“大型LNG运输船+接收站”作为莆田主要海运进口LNG模式,截至今年11月中旬,莆田口岸今年来累计接卸47艘次LNG船舶,接收液化天然气290.11万吨,进口LNG同比增长13.83%。(完)
中新网南昌12月7日电 (记者 吴鹏泉)十年来,江西省以推广热敏灸技术和建设海外中医药中心为抓手,相继在瑞典、突尼斯、葡萄牙等六个国家建立中医药中心、热敏灸分院等一批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促进中医药国际交流,着力推进中医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12月7日下午,江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江西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吴鹏泉 摄
12月7日下午,江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江西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上述信息。
江西是中医药资源大省,中医药历史悠久、名医辈出,杏林文化、庐陵中医、盱江医学流派传承上千年,“樟树帮”与“建昌帮”是中国南方古药帮和中药炮制的重要流派。
当天的发布会上,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洪珺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十年来,江西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利用中医药优势大力开展援外医疗、抗疫合作、人才培养等民生合作项目,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欢迎。
作为中医药大省,自1973年第一支医疗队赴突尼斯执行任务以来,中医医生一直是江西省援外医疗队的重要力量。医疗队的中医医生每人每日接诊患者30人至50人,诊疗了大量如失眠、偏头痛、坐骨神经痛等常见病。截至目前,江西全省共派遣了27批143人次针灸医生,诊治病人约45万人次。
洪珺介绍,江西中医药积极融入健康丝绸之路,该省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机构把中医药特色服务和产品带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拍摄制作《江西良方·妙手济世》宣传片、《江西中医药走出去》中医科普系列英文视频及热敏灸宣传动画短视频,介绍江西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传承、发展创新,通俗易懂地解读针灸、热敏灸、推拿、拔罐和传统功法等中医主要诊疗和保健手段。
江西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王威表示,江西将持续开展卫生健康国际合作,大力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海外传播,建设运营好葡萄牙、瑞典、突尼斯等国中医药海外中心,推进热敏灸等传统医药技术、药物、标准和服务对外交流,做大做强中医药产品和服务贸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