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12月7日电 (记者 朱晓颖)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日前,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首倡者赵龙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的良知、政协委员的职责、尊重生命的人文关怀这三个动因,促使他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有关提案。
“当时提议时,我就坚定地认为自己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值得去做的事,回头看依旧如此。”赵龙说。
2004年,赵龙带儿子去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简称“纪念馆”)。尽管父子俩对这段历史早已熟知,但所见所闻还是带给他们深深的震撼。此后,赵龙又专程来到该纪念馆,还拜访了有关幸存者,搜集了很多南京大屠杀史料。
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赵龙向大会提交《关于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写道:“为了更好地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捍卫人类尊严的正义立场,更好地警示和教育国人,建议每年的此日,在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遗址举行公祭活动,并以法律或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使世界永不忘记,让国人永世铭记。”
南京大屠杀历史证据充分,并且在战后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进行了审判,对此国际社会早有定论。赵龙表示,作为一名江苏南京的政协委员,有条件更有责任提交这则提案。在同年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中,他把自己的提案告诉同组委员。“当时共有49名委员踊跃签名,表达对该提案的支持。”
赵龙在全国两会上。(资料图)赵龙 供图
1992年起担任纪念馆馆长的朱成山,1994年带着战后第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赴日,在广岛亲见日本首相参加的高规格、大规模公祭活动,受到启发。经过多方努力,从1994年起,每年12月13日,江苏省暨南京市社会各界人士都会举行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悼念仪式,不过仅限于地方性悼念活动,其规模和影响仍然有限。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地方性悼念活动持续进行了20年整,第21次悼念是国家公祭。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当天在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
在赵龙看来,使世界永不忘记,让国人永世铭记,正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所在。(完)
中新社阿联酋迪拜12月7日电 (记者 庞无忌)正在阿联酋迪拜进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欧盟推出的“碳关税”受到来自巴西、非洲、中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会代表的批评。
“如果你们想领导世界,就应该停掉‘碳关税’”,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孙桢在COP28中国角的一场边会上,对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司长Kurt Vandenberghe如是说。孙桢表示,中国的碳市场机制是国际合作的结果,是向包括欧盟、美国等在内的多个市场学习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碳市场会向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打开大门。
这是COP28期间,围绕“碳关税”等相关单边贸易政策争议的一个缩影。气候政策和贸易政策的结合成为此番大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来自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大会期间表达了对欧盟“碳关税”的关切。多位与会人士认为,CBAM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单边贸易保护措施,既无益于其所宣称的脱碳目标,也不利于国际贸易。
今年10月,CBAM过渡阶段生效。过渡期间,向欧盟出口产品者仅需按季度报告相关信息,无需实际支付碳关税。但自2026年1月1日起,进口欧盟的产品将被正式开始征收碳关税,从事电力、水泥、化肥、钢铁、铝和氢六个行业的各国企业将直面欧盟CBAM的合规新要求。未来,欧盟碳关税可能会延伸到更多行业。
不少非洲国家代表认为,非洲经济将直接受到CBAM的冲击。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金武米·阿德西纳(Akinwumi Adesina)表示,将严重限制非洲的贸易和工业化进程。
今年早些时候,非洲气候基金会(ACF)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Firoz Lalji非洲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欧盟CBAM实施的直接结果是非洲每年可能损失高达250亿美元。一些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将是受CBAM影响最严重的。
阿德西纳表示,由于非洲能源短缺,且主要依赖化石燃料,特别是柴油,这意味着非洲将被迫再次向欧洲出口原材料,这将进一步导致非洲的去工业化。
自然资源治理研究所(Natural Resource Governance Institute)非洲高级项目官员Denis Mwinkpeng Gyeyir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碳关税应该给与非洲国家一定的豁免权,“不能对一个历史上几乎没有排放的地区征收同样数量的碳税”,目前非洲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到全球排放量的4%。跨境碳税的设计必须考虑公平问题。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助理教授Pedro Rochedo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巴西各界对欧盟的“碳关税”反应很大,因为担心它会影响巴西的出口。巴西是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国,人们担心这一政策会削减巴西的出口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目前,CBAM并不被视为一种‘碳政策’,而是针对其他国家出口商的贸易保护措施”,Pedro Rochedo说。
事实上,在COP28开幕前,巴西代表“基础四国”(包括巴西、南非、印度、中国)向COP28秘书处提交了一项书面提案,希望在可持续发展和努力消除贫困的背景下,关注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单边贸易措施,及其对公平公正转型的潜在不利影响。
这份提案明确表示,各方应集体反对任何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借口限制贸?和投资、设立新的绿色贸?壁垒的措施,例如单边征收碳边境税。提案指出,“这?符合世界贸?组织和《巴黎协定》的多边规则——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原则”。(完) 【编辑:刘阳禾】